我想,我应该姑且算得上是一个紫禁城迷吧,虽然从没去过那。
最近我又在看相关藏书,今天看完了紫禁城出版社1994年出版发行的《帝京旧影》。这本书很神奇的一点是,明明是在中国大陆出版的,居然从头到尾都是繁体字。其次就是没有标示定价。我很庆幸我1月18号入得此书只花了150元另带运费。淘宝网里这书,有一家标价1500元呢,整整是我入手价的十倍呀。看着书中拍摄于1879、1900和1922年的紫禁城及皇家园林、礼王府等相关景观的老照片,我的感触,可谓万千。
因为喜欢紫禁城,我有点质疑陆游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迷上紫禁城始于哪一年呢,应该是在2007年10月入手德珍“东方绚华大系” 卷一《清风拂面》那时开始吧。《还珠格格》和《怀玉公主》这两部清宫题材电视剧我是年少时就看了的,但是总觉得还不算特古典。12岁那年我还傻乎乎地误以为《还珠格格》就是在紫禁城取景拍摄的。直至我看了德珍画集《清风拂面》,才深受感触,书中画面真的很有紫禁城气息。德珍为每幅画配的旁白,还有画集附带的后记,都写得很赞。画集里古典仕女的各种姿态大都传达出那个王朝的没落与哀艳。中国年轻一辈插画家像德珍一样图文兼擅长,还收藏古董的还有谁呢,怕是没了。《太子》漫画里文字部分显示画者工作认真,去横店取材。那与德珍相比是差远了。德珍还是台湾人呢,去北京更不易呢,可是她2本紫禁城主题图书都是去紫禁城实地取材。另外1本是晚清宫廷题材绘本故事书《御香缥缈》,德珍最后是在书中女主角珍妃居所景仁宫完稿的。她后期每本作品的御用题词人都是北京故宫博物院书法家董正贺。这其中只有《御香缥缈》里,董正贺题词两处,一处是“御香缥缈”,一处是开篇“珍妃”二字。我曾在我们这里少年宫阅览室,读到有一本《紫禁城》杂志有两页专门介绍德珍。
多亏了德珍,我在其贴吧得知了姜国芳,这位从我们江西省小农村走向世界的油画大师。他被誉为“第一个发现紫禁城的人”。他的作品比德珍的更有紫禁城气息,而且,油画,自然是纯手绘。姜国芳并不以绘制美人见长,但他的画就是耐人寻味,画中人要么有血有肉,要么冷漠如冰俑,似乎总是有着扭曲压抑的灵魂在其中。他父亲是一个木匠,使他得以从小细心观察木与金属,长大后画出来的场景超有质感。他的画除了“好看”,更重要的是“意境”,一种深深宫闱的幽幽意境。他在香港、意大利办过画展,最经典的是在紫禁城里办过画展。
记不清是2014还是2015年,我开始收藏紫禁城摄影作品集。现代人拍摄的当中,我醉喜欢“紫禁城摄影第一人”李少白的摄影作品集,还有尚君义的《故宫秘境》,两人作品各有特色。
我初次看到紫禁城老照片是在2015年夏,看《紫禁城宫殿》时看到一张老照片,顿生感慨:那拍照的人早已辞世,这照片还在,真实还原百余年之前紫禁城一景。那之后差不多过了一年,我才再度欣赏到紫禁城老照片。
2016年夏天我入了紫禁城老照片集《故宫藏影·西洋镜里的皇家建筑》和《光影百年》。 前者展示建筑物的,内容很充分详实,后者展示建筑物、宫廷人物、洋务运动和故宫博物院早期工作人员。这两本书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对紫禁城老照片的欣赏欲望。
因为前者,我知道了紫禁城出版社在90年代就出过2本紫禁城老照片集,1本是我今天看完的《帝京旧影》,1本是我即将入手的《故宫珍藏人物照片荟萃》。
今天我看完了《帝京旧影》,得知里面很多照片出自两本日本人拍摄的摄影作品集:《清国北京皇城写真帖》和《中国北京皇城写真全图》。这两样书我应是到死都不会买了,前者在孔夫子旧书网是有售的,售价285000元人民币。我接下来发点链接。这两本书的出版时间分别是1906年和1926年。
http://bbs.voc.com.cn/topic-2263098-1-1.html
以下是百度里相关介绍
此摄影集日文原名《清国北京皇城写真帖》,为日本东京帝室博物馆于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编辑的一部关于清末北京皇城宫殿及皇家园林的摄影集《清代北京皇城写真帖》的编辑缘起于庚子事变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日本人伊东忠太、土屋純一、奥山恒五郎及摄影师小川一真来京,对紫禁城及其它一些宫殿园囿等进行实地拍照。当时东京帝室博物馆对此事予以资助,后一百七十余幅照片归其保藏。《清代北京皇城写真帖》包括北京城、紫禁城内九重殿门、西苑、万寿山、天坛、先农坛、日坛、雍和宫、黄寺、文庙十大部分。每幅照片皆附有文字说明,对其位置、尺寸、材料、形状等进行了详细的记录。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历史、建筑、宫廷、园囿、工艺、文物等的珍贵的历史资料。
《清代北京皇城写真帖》当时仅印五百部,由于年代久远,现已罕见。
小川一真在日本明治三十四年(公元1901年)作为摄影师随同伊东忠太、土屋纯一、奥山恒五郎到北京考察,拍摄了紫禁城及其他一些宫殿楼阁的见证照片,并于明治三十九年(公元1906年)以《清国北京皇城写真贴》为名由小川一真出版部出版发行。这不摄影集收入照片172幅,这次出版的《清代北京皇城写真贴》,编者对原摄影集进行了必要的调整。首先,调整了照片的顺序;其次删去了原书的英、日文目录及说明文字,只保留了中文目录及文字说明;再次,订正了部分照片的图名。此外,由于内容的原因,原第一百六十九(日本驻屯军令部大行李宿舍门)、一百七十(日本驻屯军司令部大门)被删去,只保留图名。本书印刷质量还不错,很多建筑物的细节都可以看得很清楚,但用纸太次。 【复制百度信息到此告一段落】

我刚刚在孔夫子里搜了一下,另外一本日本人拍摄的售价四五万元人民币三卷全。我也不会买。我再来一发链接。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616/14/7536781_218508974.shtml

《帝京旧影》编后记里提及这两本日本摄影集的作者是建筑学家和摄影家,所以他们的记录“不仅是真实的,而且是内行的,恰到好处的,这正是许许多多真心喜欢北京,又无处寻找真正的北京面目的人所需要的。”朱传荣先生写的另一句话很经典------北京是一座有历史的城,历史是没有“如果”的,北京,也没有“如果”。他这句话饱含着因昔日皇城而起的多少遗憾与感叹。这本书前言是清史专家朱家溍倾心撰写的。前言主要是介绍了这本书的内容,最后一个自然段道出了朱家溍先生出生前家里的一段遭遇。他家原先住在正阳门内东交民巷的一所大宅。这大宅可不是现代人观念中的那种豪宅,现代的豪宅与之相比可是弱爆了。那栋大宅是先相国文端公的赐第。在经历了历史云烟之后,大宅在八国联军侵略北京城时被焚毁。一家人当初离开去亲戚家避难时只带了换洗衣物,以为过几天回来就没事了,岂料回来时看到大宅变成了一片瓦砾堆。这个自然段还提及他家白玉三阳开泰什么的。最后,朱家溍写道:“所以我看到这些照片时,除了我们中国人共有的应永远不忘的国耻观念外,还比别人多着一层我们家庭灾难的烙印,也是不会忘记的。”
这本书对我来说很新鲜的一点事是,第240页文字显示没有官方记载的一点,圆明园的长春园远瀛观很可能是意大利人造的。

我接下来罗列我所知的六部在紫禁城取景拍摄的电影:1983《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1987《末代皇帝》,还有我记不清年份、也是拍摄于80年代的《两宫皇太后》、《一代妖后》和《谭嗣同》。其中只有《谭嗣同》我没看过,我也不是很感到遗憾。这些电影里我醉喜欢《末代皇帝》,碰巧是我出生那年拍摄的,是一部英语电影。
关于紫禁城的文字类图书,我也买了一些:《紫禁城帝王生活》、《天下皇宫》、《再见故宫》、《两世溥仪》、《慈禧垂帘》、溥仪英文老师庄士敦写的《紫禁城的黄昏》、裕德龄写的《御香缥缈录》、老故宫人单士元写的《故宫营造》······这些书我都没太看,每一页都看完了的只有安意如那本《再见故宫》。我发现紫禁城文字类图书不是很好写,安意如这本遭到非议,我也发现了明显错处,那本单士元的《故宫营造》我也发现了错处。单士元可是17岁就开始在紫禁城工作到老的老故宫人呀。这本书总体上还是很赞的,里面涉及的一些方面很细致,是我的别的紫禁城图书里不得见的,比如隆恩门上,嘉庆年间老百姓留下的箭头。
我还是更喜欢看图片为主的紫禁城摄影作品集。
许久之前我在网上看到一部紫禁城摄影作品集很赞,在国际上获了奖的,一套里面好几本的。后来我在孔夫子旧书网看到,售价感人,《最后的皇朝:故宫珍藏世纪旧影》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701832/。


如若人的平均寿命是五百岁,那么,对于一个痴爱紫禁城的人来说,花三四百年去了解紫禁城,都是不为过的。
《紫禁城100》告知我,紫禁城作为古中国最后的皇宫,是封建历朝历代皇宫的集大成者。《故宫营造》里是写了,当年朱元璋命人建宫是事先考察了历代皇宫的。他之后的朱棣在北京命人建的皇宫应该是汲取了朱元璋南京皇宫的长处的吧。
紫禁城确实充分让我感受到了光阴无情飞逝。在乾隆面前,康熙是爷爷。可是在康熙面前,孝庄太皇太后是奶奶。在清朝之前,明朝大多数皇帝在此居住、执政。
紫禁城见证了多少代人事兴衰。
我爱你们。

我想我四五十岁应该会去一趟紫禁城吧,不是很想跟团。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