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源2018.7.9夜---7.13夜

衰草离离斜阳暮,凉风习习秋霜初。
鸟鸣哀更切,月静思无眠。

残梦依稀韶华逝,姹紫嫣红至深处。
酝酿了无数无数的锦绣良辰,初初醒转的花梦里,那至盛的皇朝,已逝的故国啊,你是开元盛世一舞艳动唐宫之霓裳羽衣,你是响遏行云、如珠如玉之琴瑟笙歌,你是华清池幽艳碧波内令六宫粉黛无颜色之玉骨冰肌啊。
你是悠悠青史中空前绝后的一抹殊色,后世的后世,至今仍在传唱------
泱泱华夏,盛唐气象,永志不忘!
极致的绮思才貌,萦绕千年的芳华过往,千宫之宫万国贺,丹凤朝阳终沉寂。

盛唐文化诞育的璀璨诗篇,实乃中国古典文化的一颗明珠,溢彩生辉,光华耀世。花钗礼衣制铸就了衣冠王国第二度服饰巅峰。传世唐朝绘画可让今人一窥大唐贵妇绮丽奢华之盛世衣妆。

极致的大气开放成就了海纳百川之盛世。然,语出《长恨歌》之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又岂止仅是对帝妃悲恋之扼腕叹息?那个浪漫荣耀的盛世一去不复返,大唐运势急转直下,回天乏力。
晚唐纷乱之后是更为纷乱的五代十国。再之后,古中国迎来了书画瓷器的巅峰王朝------宋。

当北宋亦成故国时,世人亦铭记宋词的婉约与豪放。
而曾盘旋于大明宫上空、直上九天的大唐飞歌,余韵悠长。

千年遗梦,亘古弥新。
【终】

文人当如陈岱孙
王定源 2018.8.22夕---夜

年少时我品读《红楼梦》,那时到底年轻,思想单纯,作者怎么说我就怎么想了。
比如这部大作中有两相通之处。一是作者明贬实褒贾宝玉,为此写了两首《西江月》词,其中有“于国于家无望”等看似负面的论调,收尾是这么写的:“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二是薛宝钗劝贾宝玉多了解经世致用的学问,多与对自己前途有助益的人物来往,不要总是无所事事玩乐。贾宝玉听不下去,不等她说完,提脚便走。事后一姑娘对贾宝玉说了大致这样的话:“亏得是你宝姐姐,挥挥帕子讪讪便是。换做是你林妹妹,你那么对她,还不知她要哭成什么样了。”贾宝玉理直气壮地回了句:“如果林妹妹那么待我,我就不和她玩了!”
曹雪芹经历了世事荣衰,对于天真浪漫的小儿女情态依然心存向往,对“经世致用的学问”颇感不屑。他不支持世故固然是好的,但不重实业、脱离常人生活实际的想法委实有些不妥。我现在想想,这种思想对于18岁以下的年轻人来说,是多么有害啊。青春少男少女不经世事,思想单纯,本就有类似这种想法,再经这部顶级古典文学名著这么一鼓吹,岂不是更耽溺虚华了?

我现在会辩证地看待曹雪芹的这一观点,一则他推崇不世故、不功利的精神境界亦为我所推崇,读书等日常事随心随性,不失为一种佳境;二则,如若世风如此,人人都不看重经世致用的技能学问,都追求风花雪月之情境,那么势必国力式微,落后挨打。晚清洋务运动会失败,一大原因 不就是封建等级价值观吗?

一个文人,可坚决摒弃这种思想,而以文人的方式为国效力,那是何其难能可贵!
从这层面来看,我要说一句:“文人当如陈岱孙。”

陈岱孙何许人也?纵观其97年漫漫人生路,求学、治学严谨,为清华大学奉献心力整整七十载,成为经济学的一代宗师。纵然其人年轻时符合“钻石王老五”的高端配置,内外兼修,赢得芳心无数,但一生无关风月,终身未婚,无子嗣,可谓完全避开了儿女情长。

民国年间,上海黄浦滩公园“华人与狗不许入内”的牌子至今仍是国人记忆里的伤痛。当年,年仅18岁的陈岱孙见此,深受刺痛之后,爱国情怀萌发,此后立志强国,产生经济救国志向。他留美期间,除了主修经济学,在文学、社会科学、哲学、历史等领域亦有研习,知识结构完备。27岁那年,他学成归国,成为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之一。此后直至97岁离世,他一直致力于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经济学人才之外,对清华大学经济系的建设与发展也付出了大量心血。

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该是怎样的,现在的诸多名师为我所敬仰,但我心目中的极品良师,古有孔子,当代有陈岱孙。
博学启慧,陈岱孙做到了。不慕功名,潜心治学,他更是做到了一种极致之境。
世人的内心普遍不算强大,一旦结婚生子便有了牵绊,更有了俗念。贪官污吏历来不乏,究其本质,往往并非为自我,更是为下一代。很多中年人长年累月活在功利境界,很大程度上也是为谋子女一个好前程。对此现象,我无意批判,但绝不苟同。
很多星二代、富二代、官二代远不及自己上一代,一来是教育的问题,二来,更主要的是,人的优秀基因未必就能那么完满地遗传下去。陈岱孙完全避开了这方面问题,得以有更多心力持之以恒地注入心爱的事业,活出了俗世中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我始终相信,一个主动单身一生的人,更是一个纯粹的人。陈岱孙做到了。我希望,我也能做到。
有人问及陈岱孙何故终其一生孑然一身,他的回答是,太忙,另外也没遇到心动的人。“忙”,是优质男士的标签。不轻易对他人心动,则是有品位人士的自然心态------宁可孤寂,绝不将就凑合。这是对双方负责的应有心态。从这一点来看,我也很崇敬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那年代的白富美,硬是坚持到78岁才结婚,嫁给心仪的李开弟。世俗女子恐怕早就凑合嫁人,78岁早就当奶奶了。

陈岱孙的办事能力极有力地 回击了“百无一用是书生”这话。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大学等高校南迁至云南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抗战胜利后,清华大学面临严峻的重建校园重任。各方面条件极其简陋,校园满目疮痍。陈岱孙事无巨细,毫无假期,张罗操持。历经十个月艰辛,经他带领30多位工作人员如此付出,清华人回校后甚是感慨:八年抗战似对清华无甚影响,一切犹似如故。校务长潘光旦感叹:“九年噩梦,已成云烟,今日归来,恍若离家未久。”

其人雷厉风行、办事高效由此可见一斑,而淡泊谦恭的品质,更令后人景仰。
按说陈岱孙学识渊博深厚,桃李遍布天下,著书出版应难以计数。可他只在1981年出版了《从古典经济学派到马克思------若干主要学说发展论略》一书。内容经典不说,它的书稿还只是学生之间流传的陈岱孙先生的讲义。陈岱孙始终对自己的讲义不甚满意,即便讲了多年还是觉得还有改进空间。他教风精炼独到,无需钟表铃声,上下课控时精准,无人能出其右。他数十载严谨治学、充实自我,一心致力于教育事业,精益求精,不计个人功名,相较于学术腐败横行的当今,是多么难能可贵!
印象中,他文革期间审时度势,尽量保持缄默,得以安然度过那风诡云谲的非常时期。
回眸一生,他只说,自己只做了一件事------教书。

陈岱孙的大学时代在清华度过,27岁至辞世,七十载光阴皆献给了清华。弥留之际,他对护士说:“这里是清华大学。”

当今社会不乏富二代、官二代,人们对于他们往往持负面看法,认为他们当中很多人利用父辈来之不易的资源,肆意挥霍,纸醉金迷。
我们来看看陈岱孙的家境如何。他年少时学业顺利除了自身努力,在清末民初那动荡时代,当然也需良好家境的支持。他出生于赫赫有名的“螺江陈氏”,进士之家,世代官僚,外祖父、舅父在清末位高权重,另外戳中我萌点的是,他的祖伯父陈宝琛是末代皇帝的老师。
当今社会亦不乏相貌出众之人,他们往往在学生时代早早恋爱,之后以容貌为婚嫁重要筹码,自视高人一等。被誉为民国的国民男神的陈岱孙并不以此自居。其人风神俊秀,不单单在容颜,还有一身高品着装、不凡气度。如此美男,即便被岁月褪去了青春容颜,也还有道骨仙风相随余生。
我始终相信,有才之人多半有病,如若再加上美貌,则更是难以共处。并非这样的人傲视众生,而是来自灵魂深处的高雅使其自然而然在精神上拒人于千里之外。陈岱孙先生则颠覆了我的这种认知。他出身好、相貌好、学问好,资本优厚,可从未为俗念牵绊,终其一生,做好一事。

1995年,陈岱孙先生95岁大寿,国家前总理朱镕基亲笔恭贺华诞,仰仗其为一代宗师。

值此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以不成熟的观念、不深入的了解行文如上,以志追想。

【终】

有一位民国女子 生卒年与陈岱孙一样 1900---1997 其名为董竹君 她也有光辉不凡、与经济相关的一生 是我最为敬服的民国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