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世佳的一阕《钗头凤》,不愧是当世歌词中文字凄清秀洗练,用典流畅自如,意境凄美隽永的典范。配上西洋的钢琴行云流水和歌者如泣如诉的吟哦,恍然间听者会觉得中西结合,随着歌词的唱出,词中典故也一个个印上听者心头。
一段段生离,在词中涅槃;一段段死别,在词中复活;一段段古代的故事及其寓意,在歌词中升华。
有人在 兵荒马乱的分离中折半面铜镜 飘泊经年又重圆如新
这是一个关于破镜重圆的故事。破镜重圆,语自宋代李致远《碧牡丹》:“破镜重圆,分钗合钿,重寻绣户珠箔。” 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聚与和好。
南朝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与妻乐昌公主恐国破后两人不能相保,因破一铜镜,各执其半,约于他年正月望日卖破镜于都市,冀得相见。后陈亡,公主没入越国公杨素家。德言依期至京,见有苍头卖半镜,出其半相合。德言题诗云:“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得诗,悲泣不食。素知之,即召德言,以公主还之,偕归江南终老。
从此,中国人都把夫妻经离散后的团员用这个典故来形容,以祝福他们的爱情在大难的重逢后,得以永恒。其中寄托的,是中国人对爱情的敬意,和美好的祝福。
有人在 马嵬坡外的夜半时留三尺白绫 秋风吹散她倾城的宿命
这个典故深深铭刻在大唐风雨飘摇的历史中。记录在《旧唐书》、《新唐书》、《长恨歌》甚至杂剧《长生殿》里。说的是中国历史上风流倜傥的明皇和风姿绰约的贵妃之间生离死别的故事。
安史之乱把唐明皇从开元盛世的迷梦中惊醒,一晃坠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情现实中。昔日的“义子”安禄山起兵背叛,皇帝携红袖、百官仓皇遁蜀,无奈半路遭遇兵变。士兵愤怒杀死杨国忠并要求贵妃自缢。
这一回,这个昔日处在权利巅峰的男人再也救不了自己心爱的女人。
这个在开元盛世陪着他笙箫歌舞,单纯地执著于两人爱情的女人,用三尺白绫,在马嵬驿凄厉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香消玉殒,带走的,不仅是她如华的生命,还有大唐一去不复返的歌舞升平。
明皇只恨“天长地久有时尽”,十多年后还都长安后在太极宫内抑郁孤独而终。
至此,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有人在 干涸龟裂的池塘中见鲤鱼一对 用口中唾沫让彼此苏醒
这句歌词浓缩成四字成语后,是一个家喻户晓,读来又令人心情复杂的词汇:相濡以沫。
有人会觉得温馨感动,有人却会觉得束缚逼仄,有的人,仅仅是付之一笑。
这个词语出《庄子[表情]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所以,其实“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才是庄子真正想表达的意思。
相濡以沫,形式上看起来虽然令人感动,但是实则是遇到了大灾大难,两条鱼被逼到了生死的危机时刻,所以才用口中唾沫相依为命;相忘于江湖,听起来冷漠,但却是安全环境下的平静生活,也是柴米夫妻最后最普遍不过的归宿。
庄子的无为,在爱情上,也许就是这么体现的吧。也正是因为如此,相濡以沫,才被人们敬而远之。愿意赞扬,但不愿意主动遇上。
有人在 芳草萋萋的长亭外送情人远行 落日照着她化蝶的眼睛
这一句歌词里,隐含了多个不同时代的关于送别的典故。
长亭,自古以来就是送别、分离的代名词,这个词和杨柳、美酒、南浦等一样,在中国古典的送别诗理由特定的含义。因此这一句,可以推出很多关于离愁别绪的故人旧事。下面则一二叙之。
《西厢记·长亭送别》应该是元杂剧中最脍炙人口的一段唱词了。张生即将上京赶考,崔莺莺苦于别离之愁,在芳草萋萋的深秋时节低吟着“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一段目,成为中国古典戏剧一个隽永的情节。
时间从古代来到近代,著名的弘一大师,俗家名字为李叔同,曾写下一首著名的《送别》歌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词写的是人间的离别之情,述的是人间美好之缘,构筑的却是人生的天问风景。从歌词的字里行间,可以感悟到人间事事本无常的道理。花开花落,生死无常,何况离别呢!在这首清词的丽句中,蕴藏着禅意,是一幅生动感人的画面,作品中充溢着不朽的真情,感动着自己,也感动着熟悉的陌生的人们。在弘一法师的众多作品里,从另外一个角度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意蕴和精神。“一音入耳来,万事离心去”。弘一法师的作品充满了人生哲理,蕴藏着禅意,给人启迪,宁静淡雅。法师的词象一杯清香的茶,清淡纯净,淡中知真味。
至于歌词中“化蝶”的意象,也许无需我再多追述。那是中国古典的《罗密欧与茱丽叶》,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旷世觉来历来为中国民间所传送。上世纪五十年代何占豪、陈钢的一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更是另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蜚声国际。
也许正如歌词所说,在十八相送的末尾,落日夕阳下,已经照出这段门不当户不对的杯具爱情化蝶涅槃的宿命。
我唱着钗头凤 看世间风月几多重
其实《钗头凤》歌名本身就是一个典故,关于宋代大诗人陆游和唐婉关于沈园的一段没有结果的爱情。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初娶唐琬,伉俪相得,后被迫离异。公元1151年(绍兴二十一年),两人邂逅于沈园。陆游感慨怅然,题《钗头凤》词于壁间,极言“离索”之痛。唐琬见而和之,情意凄绝,不久悒郁而逝。晚年陆游,又数访沈园,赋诗述怀。公元1192年(绍熙三年),他68岁时,重游沈园,又赋诗一首,在诗题中写道:“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于石,读之怅然”。陆游为此哀痛至甚,后又多次赋诗忆咏沈园,有“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句。
我打碎玉玲珑 相见别离都太匆匆
玉玲珑,似乎这一听就是个易碎的名字。
古时,玉玲珑是水仙花的代称,亦可做花的代称指牡丹或梅花。如宋代司马光在《其日雨中闻姚黄开戏成诗二章》写到:“谷雨后来花更浓,前时已见玉玲珑。”此处的玉玲珑就是指牡丹;而同代词人毛滂的《玉楼春·定空寺赏梅》中:“醉翁满眼玉玲珑,直到烟空云尽处。”则是指梅花。
然而,玉玲珑更为人知晓的,是它是一把琴的名字。传“玉玲珑”乃传世古琴,藏于湖南某氏。琴为方头,作内收双连弧形项腰,与传世的历代古琴图式所绘“凤势式”图形相合。据云,“凤势式”琴为魏扬英所创作,故亦有“魏扬英式”之称。琴通长121.5厘米,桐面杉底,通体黑漆,纯鹿角灰胎,发错综层叠断纹,犹如水波之状,灰胎之下有一层纹理疏松的黄色葛布底。琴背作圆形龙池,扁圆风沼。琴音苍韵松古,温劲而雄。琴背龙池上方刻寸许楷书“玉玲珑”3字。
歌词中玉玲珑的打碎,也许和伯牙绝弦有异曲同工之妙。知音弗觅,从此高山再无流水,不如绝弦,不如归去。免得相见别离,都太匆匆。
红颜霓裳 未央宫中 舞出一点红
这一句说的其实是两个典故,但是中国古典诗词依然赋予了这两个典故凝练的四个字:环肥燕瘦。
红颜霓裳,指的是前文已经提过的杨玉环,唐明皇为她所作的《霓裳羽衣曲》可以算作是中国宫廷舞乐的最高峰;而未央宫中的舞,则指的是汉成帝时期的赵飞燕,这位成帝的皇后凭借美色与其妹妹赵合德得到后宫的专宠。飞燕当上太后以后,在西汉末年的乱世中被新朝的王莽逼迫自尽,于是当年的翩翩玉人葬身与深宫之中,空留后人“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的凭吊。
解游园惊梦 落鸿断声中繁华一场梦
《游园》、《惊梦》。
《牡丹亭》中最负盛名的戏剧篇章,其中的美句华章为世代所咏诵,杜丽娘和柳梦梅起死回生的爱情感动着红尘俗世无数的凡人,汤显祖在《牡丹亭》的序中说到“情不知因何而起,一往而深,是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这样的至情至性被余秋雨先生点评的精辟准确,他说在《牡丹亭》中,情,已经不再是手段;情,本身就是两个人追求的最终境界。
《游园》、《惊梦》叙述的是杜丽娘的梦境,在这个缭乱的春天,她在梦中,丽娘来到了自家的后花园,并且遇到了自己意中的情郎。柳郎从梦中飘然而至,在大花神的牵引下二人撞背而遇。这一切对于柳郎来说,不为别的,“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多么希望这出戏可以在二人梦中相遇的那一瞬间戛然而止,这样美丽和爱情就可以永恒,哪怕只是在丽娘绮丽的梦中。
歌词中“繁华一场梦”则是对后来《寻梦》一折的的暗示,从美梦中失落醒来的丽娘决定弃家规于不顾,进入自家花园寻找那个关于柳郎的梦。然而这注定是一个悲剧,寻梦无果的丽娘在梅树下凄然地吟唱“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
这是一句生死誓言,柳郎是解救丽娘生命的钥匙。
最后,玉人成双,皆大欢喜。但是汤显祖留下的这一折喜,则诠释了他对爱情的全部理解,也可以说这“玉茗堂四梦”之首的《牡丹亭》,是汤公用尽心血和真情铸就的作品。
我唱完钗头凤 叹多情自古遭戏弄
我很怀疑,这一句歌词是柳三变“多情自古伤离别”的化用。那个流连于秦淮风月之地的才子,终生郁郁而不得志,难得高中,却被当朝皇帝“且去填词”四字批复葬送一生仕途。
从此中国宋词的早期历史上多了一个难得的婉约词、风月词的代表人物,柳永也常以“奉旨填词柳三变”来自嘲,实则暗讽的是朝廷的不实栋梁。
其实,柳永若不来填词对于中国的词坛也许真的是一大损失,既有“参差十万人家”的繁华壮丽,又有“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沉郁。柳永对后世词路的拓展,是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所以,奉旨填词的柳三变,未尝不是将他的才能发挥到了极致。对于词坛来说,也倒算是那个宋朝皇帝无心插柳产生了戏剧性的成果吧。
一城飞絮 几度春风 长恨还无用
这句歌词化用的,是贺铸的名篇《青玉案·横塘路》中的名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其中讲“闲愁”这个抽象的意象连用三个具体的意象来类比具化,成为此词独特的艺术手法之一。
而关于这首词的来历,则是源于一个颇有些滑稽的偶遇。贺铸在回居苏州的路上,邂逅了一名貌美的女子,顿生爱慕之情的诗人于是写下了这首词。而贺铸也因为这首词的传唱而获得了“贺梅子”的别号。但无论这首词是不是写给惊鸿偶遇的路人佳丽,其中清理的意境,真切的思念情思,是真真切切,读来令人感动的。
所以歌词里,不仅化用了一城飞絮这个意象,更是强调了长恨还无用的无奈之感,也许这和贺铸暗中倾慕偶遇的女子,却无从知道她的下落的心情是非常契合的吧。
解游龙戏凤 我几杯愁绪唱罢还是痛
《游龙戏凤》是京剧的名段,讲的是明朝正德年间,皇帝朱厚照多次微服巡行民间,游龙戏凤。据传他在山西大同城郊李家村抢得美女李凤回京,刚至居庸关,又遇上一个绝色美女,就把李凤一人扔下走了。过了一年,李凤在居庸关生下一男孩后,郁闷而死。当地百姓为李在居庸关南山坡上立坟,因坟上长满白草,故称“白凤冢”,至今此冢仍是“关沟七十二景”之一。
朱厚照死后无嗣,臣下想起当年李凤的故事,遂到居庸关找到那个男孩回京即位,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照年号正德,这个故事就是在十三陵地区流传了数百年的“正德无儿访嘉靖”的传说。称陵后的山峰为“恋花山”,是对朱厚照生在花丛,死在花下的嘲讽,而明廷为了皇家的脸面,就把“恋花山”改称“莲花山”了。
其实我本人对这个大众得略显低俗的京剧唱本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但值得一提的是陈凯歌在电影《梅兰芳》中安排梅兰芳和孟小冬认识的那场戏,就是安排的让两人反串《游龙戏凤》——孟小冬演正德帝,梅兰芳演李凤姐。
这出《游龙戏凤》似乎也投影了两个人没有结果的爱情,一个是四大名旦之首,一个则是被称为“生界冬皇”。然而氍毹上配合的天衣无缝并不能让二人的爱情完美,在多种原因下,二人的爱情也如蜻蜓点水,无疾而终,令后人叹息。
蒋华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