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雅致生活,有倾心山水之大情,亦有居于一隅之小趣,只要心之所向,悠然旨趣则随性而至。于一花一木间寻胜探幽,在清风明月夜低吟浅唱。耳听之,鼻嗅之,手触之,眼观之,可以怡身心,可以发诗兴,闲适而居、宁静致远。

       门扉对月

       “观门径,可以知品。"文人庭院之门,可究其居舍主人之雅俗心性。最为雅致者当推竹木之门,尤其以湘妃竹门为最佳。竹扉影重,自然而然成就一方文人隐逸大境。当月上中天,于小院闲卧椅榻,仰观云隐星河,天地之大,俯察竹影扶疏,绿肥红瘦,一门隔去槛外红尘,悠然心志,醉染清逸。

       石阶染绿

       文人庭院石阶,以太湖石为佳,且生有苔藓者,方能体现出“青青兮妙蕴自然,淡淡兮点翠文风”的山野之气,正应了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之意境。浅夏之时,拾阶而上,轻罗小扇徐徐而摇,一双水袖将满庭翠色拢来,风月润眸,自在而适。

       蕉窗夜雨

       窗外竹雨潇潇,荷叶浅浅,一派园林幽胜天真之趣;窗内檀香袅袅,瓷盏盈盈,文人闲适生活在此得以极致彰显。一扇窗,是文人接通天地,气息往来之处,而窗棂之上,或素纱,或梅纹,或珠帘,便可呈现出文人高逸清妙的优雅心性与生活情致。文人“卧游”其中,留西窗染就彤云,依窗而望,倚窗而思。

       一亭而立

       文人雅士于幽园布景修亭,一来,可点缀小院雅景,二来,可寄托文人风雅之情。一处幽亭屹然于水石之上,长亭向晚,章台拢月,引活水绕之,水波滟潋,曲和水声,自有一番滋味。于小亭之中,看茂林修竹,曲径通幽之妙,溪水潺湲,游鱼戏石之趣。问一声,与谁同坐?便可答,明月、清风、我。

       回廊幽玄

       古代文人造园,讲究空间分割渗透、隐显结合,从而在虚实相间、藏露掩映间,彰显出居者对高逸生活情致的追求,和幽玄妙趣的意境创造。徜徉于庭院回廊之间,曲径通幽处,庭前流水、落花、树影掩映诗意画韵。将心,在玄虚曼妙间游走千年,于依山逐水处,洗尽岁月之痕,当真是幽人之致,旷士之怀。

       茶寮清谈

       文震亨《长物志》中所述茶寮为“构一斗室,相傍山斋,内设茶具,教一童子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编茅为屋,叠石为阶,而成一间茶寮。暖阁红垆,涤澈风尘,携松风拈花而吟,汲玉露烹茶而语,于平淡简远中,流露出文人的高洁心性与闲雅风致。

       风雅琴乐

       官商角徽羽,七弦泠日月。古琴之音,“泛音若天,清丽高远;散音如地,坚实雄健;按音似人,低吟婉婉。”可谓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一曲天籁萦绕指尖,灵性流转,心若野壑,邀来云雨清幽,竹溪潺潺,于盈虚之间,顿感心净神清。

       菖蒲点翠

       “窗明几净室空虚,尽道幽人一事无。莫道幽人无一事,汲泉承露养菖蒲。”菖蒲小景,细茎剑叶,青翠如兰,青石相依,纤尘不染。其卓然气韵正合文人宁静致远之秉性,自古以来深得文人雅士喜爱,故而成为书斋案头陈设之雅品。几案之上,菖蒲绿植临风承淡月,静寂葱茏,绿映窗景,雅不可及。

       柴扉偿自闭,斋阁深似隐。偷得浮生半日闲,将尘烟拂袖而去,以松梅为友,与琴书为伴,既可得“青山当户,流水左右”的怡然之乐。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OT7KL@J[SHVB90ZXJ2QYQ.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