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与情
王荔枝2017·1·26夜

众所周知,古中国最后的盛世是康乾盛世。乾隆朝的太后的一大傲人之处就是一人人生历经这三朝,最后在乾隆朝到达权力巅峰。相关影视作品有2012年红得发紫的《甄嬛传》。
而我此文所述皆为正史,并且应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内容。

康熙皇帝除了有大家知道的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还研习过西方数学与科学。康熙在位时,中国初次出现了世界地图。我很难想象曾经春秋正盛的帝王审视此图时的心胸情怀。他的孙子乾隆皇帝在位时也与西方人有善交。彼时,古中国未曾受外强侵略。
这两位皇帝之间的雍正皇帝在位仅只13年即盛年早逝,葬入泰陵。人们向来对他所知甚少,我亦如此。他的勤政作风以及“为君难”之印都令我印象深刻。如若说他历史功绩不很出色,我想,那很可能是与他盛年早逝有关。要不然,以他的恪尽职责精神,他应是会有更大的作为,造福于民。
关于这三位皇帝,还有一点轶事呢。

据说康熙皇帝对弘历这个孙子异常喜欢。弘历那时尚小,勤学上进,风神俊逸。亦有传闻,其父可得帝位,多半是因弘历这个儿子。康熙晚年对弘历寄予厚望,似意欲将来传帝位于他。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主编、故宫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发行的故宫老照片集卷一,《故宫藏影·西洋镜里的皇家建筑》第319页刊登了一张约摄于1911年的老照片。照片内容是避暑山庄万壑松风殿。 照片下面有段落如是写道:“万壑松风殿又名‘纪恩堂’,康熙三十六景之一。据《热河志》记载,当年这里‘长松数百,掩映周回’,而山庄千岩万壑,古松无数,塞风吹来,诚为‘万壑松风’。这里曾是康熙引见官员、批阅章奏的地方。万壑松风殿也见证了康熙、乾隆二帝一段祖孙情深的历史往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携年仅12岁的弘历来到避暑山庄和木兰围场,这次出巡的经历给少年弘历留下了一段极为深刻的人生回忆,可以说影响了弘历的一生。”“这年三月在父亲胤禛的延请下,康熙帝来到圆明园,在牡丹台第一次见到了弘历。在众多孙辈中,只有弘历的俊俏和机敏博得了老皇帝的情有独钟,遂命人将其带至宫中亲自抚育。四月,銮驾起跸热河,这是老皇帝的第55次也是最后一次塞外之旅,特意将弘历带在身边······据弘历事后回忆,祖父忙于公务时,自己便在一旁屏息凝视,亲自体会作为一国之君的风度与威严······祖孙俩甚至一同垂钓,将钓来的鱼送给父亲胤禛。帝王之家能有如此寻常百姓的欢乐,真的是难能可贵。”

引用到此,我不禁想起德珍画集《汉妆潋滟》附录里关于盛唐永泰公主生平的文字。之前画作旁,德珍是这么写的:“十七岁,遗韵埋香魂。青史尺牍之中,终有人疑寻着我的芳踪,瞬间终止的年华,谜样般陨落,凝固在大唐王朝最绚烂的篇章里。我,永泰公主,武则天之孙女。”附录里林玉玮这么写永泰公主:“永泰公主是唐中宗的女儿,武则天的孙女。她虽然生于帝王之家,却是早夭的花蕊。据说她17岁时,因为大胆敢言,看不惯祖母武则天的行事风格,批评了几句,没想到就被赐死。不过也有一说,她是因为盆骨太窄,难产而死。”之后林玉玮引用了古诗来作总结:“皇亲国戚金波粒,冷酷无常索香魂。寻常百姓粗茶淡,挚爱亲情享天伦。”林玉玮写道:“短短四句,道出了生于帝王家的无奈。”
如若永泰公主的死因是林玉玮所述的第一说,那么,比照康熙乾隆祖孙关系,再想想林玉玮引用的诗句,那是怎样一番感慨呢!
唐朝还是很开放的王朝呢,清朝还是相对更为封建闭塞的呢。

我继续摘录康熙与乾隆的事迹:“八月,康熙帝启程围场,开始了为期二十天的‘木兰秋狝’。一天,皇帝在永安莽咯(后来乾隆帝命此地为‘第一围场’,意为‘沙岗’。)用火枪射倒一只熊,命侍卫带弘历去擒获,意在让他初次入围便得获熊的成绩。不料,受伤的熊突然发作扑向正欲上马的弘历,紧急关头康熙急忙用虎枪刺去,才算化解了一场危机。回到帐中,康熙深受触动,后怕之余指着弘历对温惠皇贵妃说:‘他的命真是贵重啊!’此后不久,有猎人告说围内发现了一只老虎,弘历又抢着要去。鉴于前日的教训,康熙对他说:‘你不能去,等到朕改日亲自入围时,再带你去吧。’爱护之情,溢于言表。”“伴着万壑松风的陪侍,《爱莲说》的诵声,木兰围场的千钧一发和‘福将过予’的祝愿,弘历陪伴着祖父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时光,在从避暑山庄回京的一个半月后,康熙帝在畅春园清溪书屋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这座曾经见证了祖孙一往情深的万壑松风殿,后来被弘历更名为‘纪恩堂’,在他此后漫长的人生历程中,纪恩堂中往日的回忆未尝有过一丝一毫的消减,这在他日后大量的御制诗文中可以窥见一斑。”

祖孙俩皇帝的桥段实在是可以作为一部精彩影视剧的一部分的,还是史实呢,真的是太赞了。清朝皇子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他们学习时一年很少很少放假,假期应该不到5天。不放假的时候,清朝皇子天天早上天不亮就开始学习,即便是过年也只是早放学而已。所以清朝皇帝普遍比较有素质,这是和明朝皇帝大相径庭之处。我想,清朝皇帝里最有才学的就是这对祖孙俩了吧。有一本书里这么写,道光年间,外强初次来犯时,皇帝还在跟皇太后请安,三天后才收到情报,问道:“大不列颠在哪里?”那本书的作者表示,如若清朝后来历代皇帝都像康熙那样好学,孜孜不倦,那么,也许清朝会晚些灭亡。而我想,如若乾隆之后,清朝还有康熙乾隆这样的皇帝,那么,圆明园是不是就能逃过一劫呢?
尚君义摄影作品集《故宫秘境》第194页详细介绍了在皇极殿举办一次的千叟宴,是乾隆禅位之后的那次。书中写道,此次盛典宴请70岁以上老臣旧吏等3056名,列名邀赏而未入座的有5000余人,因年龄不够而实际上参加盛典的共有8000余众。与宴者的身份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匠役,并有各藩属国祝贺使节。席间自是盛况空前的。其中最令我动容的句子是:“太上皇还赐封与宴者中年龄最大的106岁老人熊国沛和100岁老人邱成龙,为百岁‘寿民’,并赏赐六品顶戴;另对90岁以上无官职的······8位老人赏赐七品顶戴。”这一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道:“千叟宴在清宫内共举办过3次,都是在康乾盛世之时。为表示对老人的尊重和对国家昌盛的庆祝,皇帝举办规模巨大的宫廷御宴,以此显示普天同庆,共享升平,借以安抚民心,巩固统治。”下一页就是皇极殿内藻井的照。殿宇犹存,盛况不复。正合了那句“物是人非事事休”。
当年嘉庆皇帝也是参与了那次千叟宴的,不知之后帝国在他的统治下江河日下,他会否忆起与先帝在皇极殿的曾经,又会作何感想呢?
德珍《红楼金钗》画集倒数第三页有写:“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那天,曹雪芹在贫病交加中含恨离世。而那部泣血而书的红楼梦,至今都还记忆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一代文学巨匠走了,至死都未能完成寓意封建制度愈发衰败的一部大作。

国家的衰亡没落是有多方面因素的。其中,皇帝的素质修养和政治觉悟算不算是很重要的因素呢?
后来的清朝皇帝为了保卫边疆,采取了消极闭关锁国的国策,后来呢,慈禧太后还是要主动与洋人打交道。就好比嘉庆年间,社会底层人民会伤及宫中人,重重宫阙也未必能保卫皇帝安全一样,闭关锁国是不可能遏制住洋枪洋炮的。正所谓“落后就要挨打”,列强烧我圆明园,强制签订诸多不平等条约,擅闯宫禁······这期间,清廷内部忙于何事呢------内部党派斗争、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安于享乐······
我开篇说过了,康乾盛世是古中国最后的王朝盛世,那么,之后还有太平时期吗-------似乎还有慈禧掌权时的“同光中兴”。
这,又怎能和康乾盛世相提并论!
来看看清朝后期那些统治者的个人素养。
咸丰皇帝31岁即与世长辞。就是在他掌权时,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举世瞩目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皇帝逃出宫避难,是前所未有的事情。更之后呢,他依旧可以安然木兰秋狝,享受狩猎之趣,还可以在宫里大操大办三十大寿呢。圆明园的建设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朝。我想,它在咸丰朝,也是有所营建的吧,前后历时151年。《故宫藏影》里写道,圆明园全盛时曾有“圆明五园”之称,包括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熙春园、春熙院,是清帝在北京名副其实的第二政治中心。 圆明园总占地面积达六千亩以上,建筑面积则超过了二十万平方米,拥有大小景群百余处。
圆明园的毁灭是世人皆知的,但同时发生的另一件事,就少有人知了------英法联军劫掠清漪园。您可能会问我清漪园是什么。它后来的名字,您一定知道:颐和园。
颐和园自是很美的,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它是封建制度的一大罪恶体现呢?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惨败结束了同光中兴的和平时期,慈禧太后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她性好奢侈,吃穿用度极尽奢华之能事不说,还寄情游园。国库原本应用于军费的部分被她拿来修建清漪园,之后清漪园更名为“颐和园”。她还提议过重修圆明园。群臣进谏力阻她才作罢。
慈禧的文化修养其实不会很好,亲笔朱批之文还需请他人过目指正。在她看来,晚辈的幸福与性命远不及权势欲望来得重要。亲生儿子同治皇帝19岁病逝之后,慈禧为巩固地位,立即择定与同治同辈的光绪即帝位。如若说同治皇后阿鲁特氏的死未必是慈禧为之,那么1900年珍妃之死,慈禧绝对有推脱不了的干系,甚至1908年光绪皇帝死于砒霜中毒,极有可能亦是慈禧所为。慈禧临终前择定了中国最后一个皇帝,当时年仅3岁的溥仪。朝臣提议国家正是内忧外患之时,应选年长者即帝位。可慈禧只顾着母家叶赫那拉氏的富贵荣华,哪会考虑那许多?她掌权时就曾不惜为巩固自己的统治而让中国衰落下去,比如打压维新党人即是如此。慈禧的一大贡献是发扬了京剧艺术这一国粹。
同治皇帝6岁登基,自幼顽劣,长成后更是偷偷出宫玩乐。据说他就是因此得脏病而死。康熙乾隆如若泉下有知,知道最后一位直系血亲皇帝的一生是如此这般,不知会气成怎样啊。
光绪皇帝眉清目秀,可惜后宫除了珍妃的两位女子都不好看,难怪他会钟爱珍妃了。他4岁登基,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从小在慈禧淫威下长大。他称帝后如同傀儡,意欲振兴图强,终至失败,百日维新,昙花一现。
宣统皇帝3岁登基,只当了3年皇帝就逊位了,所以不值一提。他逊位后的一大憾事是建福宫花园被烧,这也是一笔不可估量的损失。

我还想啊,那些皇室贵胄如若一直安逸享受富贵荣华,列强不来侵扰,多好。慈禧等人可一直一直沉醉于京剧等享乐中,珍妃也不会那样早逝。为什么列强一定要做那么多过分的事呢?在我看来“落后就要挨打”固然有理,但对于一个对美好事物心怀憧憬与欣赏的人来说,再怎么强大,也不会对任何文物珍宝造成一丁点的破坏。那位将军带人劫掠圆明园,固然可使自己以及诸人一生无虞,但留下了永远的臭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