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时光荏苒,冬夏轮回,人总在不知觉间慢慢改变。

时光如水,涓细间带走了她天真稚嫩的容颜,换以惊世绝伦的美艳。十六岁的李倾雪依旧顶着小姐的名头在内宫走动。此时的她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四品小官的女儿,现如今她的父兄已隐隐有权倾一方的架势,无论内廷还是外朝对李倾雪多是青眼相加,不敢微词。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等着李倾雪封妃登册的那一日,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定了李倾雪迟早将成为殷玄祯日益充盈的后宫一员。这种认定不止内廷宫人有,就连皇后朝臣,包括她的父亲李毕,大家似乎都这般笃信着。

然而,这个“所有人”中唯独没有当事的两人——李倾雪和殷玄祯。

造物弄人,情窦初开的李倾雪爱上的并非她的皇帝哥哥,而是一个侍卫——风跃。

风跃较殷玄祯小两岁,他自小便同殷玄祯一起习武读书,名义上是殷玄祯的侍读,实际上却与殷玄祯有着两小无猜的过命交情。至殷玄祯登基,风跃退为近卫随侍左右。

李倾雪对风跃可谓是日久生情,奈何风跃耿直木讷,且一直认定李倾雪乃是殷玄祯将纳之妃,始终以主仆之礼相待,不曾有过旁的念头。

初始,李倾雪只当风跃嫌弃她年幼,不信她的真心,把她那些喜欢爱慕当做小女儿的天真玩笑。虽说李倾雪心中多是懊恼,但也莫奈何,只好日夜盼着自己快快长大,长成窈窕淑女让风跃正视自己。

及长,李倾雪识得了相思滋味,却也学会女儿矜持。年幼那些不加遮掩的欢喜之言,此时是万难出口。爱慕日深,言之日浅。秋水频传,却被良人无视。李倾雪自顾自得恼恨风跃的不解风情,却不知风跃理所当然的将往昔那些表白之话当做了年少玩笑。他甚至舒心于李倾雪终于长大了,明白了年幼的天真仰慕并非情爱。

于是,本该是郎情妾意的两情相悦,便这样硬生生的变成了落花有意流水不知。

求而不得的相思痴恋萦绕在李倾雪心头,犹如沉入水中不得呼吸一般让她难以释怀自拔。终一日,借着酒劲她将心中恋语相诉,直斥风跃死守身份门第,不肯正视自己的感情。这通酒后真言直惊得风跃如雷轰顶,乱了分寸。此后更是避李倾雪犹如鬼神,两人间的这份暧昧一拖便又是小三年。

殷玄祯看着李倾雪和风跃之间你追我躲的鸳鸯戏,捡笑之余不免起了撮合之心。毕竟李倾雪眼看要十九了,再耽搁下去怕是不妥。他私下询问风跃对李倾雪究竟心存何意,若当真只是碍于门第身份,那事情倒也好办。可若风跃当真是心中另有所属,无半分女儿之情于李倾雪的话,这门亲事也便作罢。毕竟强扭的瓜不甜。

风跃闻询,只当殷玄祯恼他夺了李倾雪的青睐,明问实警。风跃多年来亲见殷玄祯对李倾雪的诸多宠溺,早已将李倾雪视为主子,更何况他对李倾雪本就不曾动情。于是,他坦言回道:“不瞒万岁,属下心有所属并非一两日,而是经年之久。倾雪小姐之情,属下无福消受!”

殷玄祯闻言也不好勉强。几日后,风跃毛遂自荐前往边关督战。殷玄祯见他去意决绝,同时也想化解李倾雪与风跃间的尴尬,便允了风跃所请。那时,尚无人知道这并非一次生离,而是一场死别。

多年后,殷玄祯摸索着那支断箭,呢喃道:“阿跃啊阿跃,终了终了朕也不知你那心上人到底是谁。”

多年后,李倾雪临终前写予殷玄祯的绝笔中有这样一句诗:“雪逐风影终化水,风随龙游一场空。”

06
李倾雪与殷玄祯清清白白的兄妹之谊频受质疑,众人皆认为殷玄祯碍于当年先皇“以兄妹之礼相待”的旨意而不能纳李倾雪为妃。但李家势力的做大却是不争的事实,由此李倾雪以色侍君使得李家仕途一路高升的揣测不胫而走,在朝野内外流传,无论是李倾雪还是李家众人皆为人所诟病。

风跃赴边关两年后传来噩耗。让李倾雪更加无法接受的并不是风跃的死亡,而是他的死因。

人常说,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当李倾雪无意中听得父兄的对谈,得知风跃的死是他们一手策划,只为了断了自己对风跃的念想,转而嫁于殷玄祯为妃。这番对谈直让李倾雪万念俱灰。

只有李倾雪自己明白,早在风跃离宫从戎,她便看开了情缘一事。李倾雪半生长在后宫大内,她看了太多勉强的姻缘,看了太多女人的怨恨。在李倾雪倾城绝艳的容貌下是一颗知足豁达的心。加之她的聪慧机敏,在冷静了那旷日持久的单相思后,她细细回忆曾经的点滴,在往日因情而惑不曾深思的细节里品味出了风跃的情之所属。

如今,一个无辜的且是她深爱的人因她而亡,更是她父兄一手所为。李倾雪直觉得天旋地转找不得出路。当夜,李倾雪跪于殷玄祯面前,谢罪请死。而让她出乎意料的是,殷玄祯听完原委却要纳她为妃。

这位年轻的帝王在经历了三王之乱后,深切的明白了朝堂风云的莫测,他迫切的需要一个能够制衡朝堂势力的棋子,一个能替他铲除顽臣并能背负整个朝廷怨恨的棋子,一个能让他收买人心的棋子。而这枚棋子就是李毕。不,或者该说是所有在仕的李家人。而李家的结局不止殷玄祯清楚,李倾雪自己也明白。

李家的忠心与否,贪念多寡,李毕那读书人的气节所持,这些将决定李家最后的命运。

世人常说,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多年后,李倾雪在临终前对殷玄祯如是说道:“我此生所爱之人丧于父兄之手,我此生所亲之人尽毁我手,我此生所敬之人囚我于娈笼,我此生所经之事陷我污名相就,我此生过得零零落落真真假假,唯可庆幸,我不恨。”


07
丰祯十三年,殷玄祯纳年方二十一的李倾雪为妃。

可是出乎众人意料之外的是,李倾雪既不是贵妃也不是贵嫔。其名为妃,品阶却远远低于后宫众人。然而这并不妨碍李倾雪成为后宫独宠第一人。有别于早年间的低调,自被殷玄祯纳入后宫之后,李倾雪一反常态高调出入,丝毫不吝啬其倾国绝艳,举凡殷玄祯举办酒宴,李倾雪必定位列于席,言行间肆意张扬,频有失态。然而殷玄祯对此只是宠溺以对,不曾有半点苛责。后宫众妃嫔对此颇有微言。

然而,相较于李倾雪之后的行径,这般狂扬失态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

那年,殷玄祯开年节宴,朝臣均列席上。李倾雪于酒宴间为父兄讨官,却因官位无缺而大闹脾气,直嚷着将在位之官员罢免。宴上众臣闻言瞠目,就连李毕自己也被女儿一番狂辞惊出了一身冷汗,立时下跪请罪,直说自己教女无方。李倾雪大为不满,拂袖而去。众人皆认为李倾雪便是不判死罪也会被贬为庶人。

岂料,三日后圣旨传达,一切果与李倾雪所求一般无二。一时间朝野哗然。自此李倾雪妖妃之名不胫而走。

丰祯十九年,殷玄祯以结党营私,谋逆犯上,祸乱朝纲,贪赃枉法等数项罪名将李氏一门抄家问罪。此案惊动朝野。

事后,上官义曾与姬老公爷这般说道:“待惊愕一过,回眼再看。由李妃罢免之人均非良臣,不少还是遗臣顽吏。而李氏父子所罢黜之官员中,不少人并未离开仕途,大多被贬于京外地方。此时圣上铲除李氏朋党,为填补官员亏缺自会由外而补。那些曾被李氏贬谪的官员,而今各个都在地方独当一面,且对圣上忠心不二。”

姬老公爷当时回道:“这盘棋至始至终都只是一个人在下。”

随着李家的倒台,大臣们纷纷上书要求贬废李倾雪。殷玄祯对此并无抉择。在李毕受刑后,李倾雪自请入冷宫以平朝野之愤。

两年后,丰祯二十一年冬,殷玄祯下旨赐李倾雪自裁。

无人知道殷玄祯何以在两年后将曾经独宠的妃子赐死。也无人知道李倾雪又是用怎样的心情独自赴死。

那一夜,殷玄祯独自喝得酩酊大醉,这位城府深谋的帝王如同孩子一样嚎啕大哭,全然没有了帝王风范。在嚎哭的哽咽中,隐隐能听得他呢喃着李倾雪的名字,呢喃着对不起,呢喃着妹妹……

多年后,已过中年的殷玄祯对贤贵妃这样说道:“朕此生不欠天不欠地,唯亏欠一人。那人与朕情如手足,一生清白自持,不曾恃宠而骄。却因朕而污名加身,朕心有愧啊!”

多年后,殷玄祯回忆起初见那时,如果他不曾要李倾雪开口叫那一声太子哥哥,如果他有一丝半点男女之情于她,
如果没有因为风跃的死而迁怒与她,如果……他们的结局会不会不同……

只可惜,这世间没有如果……